期刊介绍
期刊导读
- 12/13水文如何写毕业论文(水文与水资源毕业论文)
- 12/09水文会计论文参考文献(水文会计论文参考文献
- 12/07如何看待南京邮电大学教授三年半时间发表300篇
- 10/26省地矿局水文二队测绘资质新增3项乙级专业
- 10/21大亚湾造礁石珊瑚分布区调查完成主要包括水文
水文会计论文参考文献(水文会计论文参考文献(3)
水文学
徐霞客
《徐霞客游记》用较大的篇幅描述了各地的水体类型和水文特征,记载大小河流五百五十一条,湖、泽潭、池、沼泽一百九十八个。对河流水文的描述包括流域范围、水系、河流大小、河水的流速、含沙量水量变化、水质、分水岭、伏流、河床的地区差异等。为了论证长江的源头,晚年他专门写了《江源考》,据理反驳“岷山导江”的错误,理直气壮地主张:“推江源者,必当以金沙为首”。为人们正确地认识江源作出了贡献。
《徐霞客游记》把沼泽称作“阻洳”、“湖”或“干海子”。当他考察了云南保山大寨的干海子后,写了一篇相当精彩的论述沼泽形态性质、生产性能水文特征的专题论文,把这个沼泽的形状、大小、生物、土壤、水文、生产、交通,物理性质作了详细的描述。像这样详细而具有科学价值的论述沼泽的文献,在徐霞客以前没有出现过。根据徐霞客的描述,现代地理学者认为这个沼泽“可能是一片泥炭沼泽地。在这片泥炭沼泽地里,上面生长着芜草青青的茂密植被,下有草士浮结’和‘芜土交工陷的泥炭层,而且还有补给沼泽的溪水流经其间。这个地方,现在已建成水库,叫做大海坝水库。再也见不到当年徐霞客所描述的景象了。
《徐霞客游记》关于地下热水的记载也很丰富。他把水温不同的地下热水分成四类:(1)冷水泉,与冷矿水相当,水温在25 ℃以下。(2)温泉,与低中温热水相当,温度在25—55℃。(3)热水泉,与高温热水相当,温度在55—90℃。(4)沸泉,与过热水相当,温度在90℃以上。徐霞客对地下热水的分类跟现代地下热水分类很接近,难能可贵。此外,记载了当时人们利用地下热水资源的各种办法,如沐浴、治病、食品加工、提取地下热水中的矿物资源—硫黄、硝等。
人文地理
《徐霞客游记》中有不少人文地理内容,如手工业矿业、农业、交通运输,商业贸易、城镇聚落、少数民族、各地民情风俗等。如书中记载了煤、锡、银、金、铜、铅、硝、盐、雄黄、硫黄、玛瑙、大理石等十二种矿物的产地、开采和冶炼情况,是明代重要的矿冶史料。
另外,徐霞客纠正了地理文献中的一些错误,如否定《尚书》以来流行一千多年的“泯山导江”说,肯定了金沙江是长江上源,还正确指出河床坡度和侵蚀力成正比。植物学方面,他明确提出了地形、气温、风速对植物分布和开花早晚的各种影响
娄底都出了哪些名人?
曾国藩(1811-1872) 初名子城,字伯函,号涤生,谥文正,湖南长沙府湘乡(今湖南省县)人。清朝时期的军事家、理学家、政治家,书法家,「中兴名臣」之一,也是文学家,晚清散文「湘乡派」创立人。官至两江总督、直隶总督、武英殿大学士,封一等毅勇侯。湖南长沙府湘乡白杨坪人,现属湖南省县荷叶镇天子坪。
蔡和森(1895—1931),字润寰,号泽膺,湖南省县永丰镇人。党早期的重要领导人,杰出的主义战士,无产阶级革命家、理论家和宣传家。第二、三、四、五、六届中央委员,第三、四届中央局委员,第五、六届中央政治局委员、常委,担任过中央代理秘书长、中央宣传部部长、两广省委书记。
曾国荃(1824-1890),字沅浦,号叔纯,又名子植,湖南县荷叶镇人,湘军主要将领之一。咸丰二年(1852)取优贡生。咸丰六年,攻打太平军“有功”赏“伟勇巴图鲁”名号和一品顶戴。同治三年(1864),曾以破城“功”加太子少保,封一等伯爵。 同治间,与郭嵩焘等修篡《湖南通志》。 1875年后历任陕西、山西巡抚,署两广总督。光绪十年( 1884)署礼部尚书、两江总督兼通商事务大臣。光绪十五年(1889)加太子太保衔。翌年卒于位,谥“忠襄”。
罗盛教(1931年4月22日-1952年1月2日),原名罗雨成,出生于湖南省娄底市新化县,志愿军、抗美援朝战士。他于1951年参加志愿军入朝作战,1952年1月2日,因救朝鲜落水儿童崔莹而英勇献身。罗盛教牺牲后,朝鲜政府为他修建了纪念碑和墓,并授予罗盛教一级战士荣誉勋章和一级国旗勋章;志愿军政治部授予罗盛教“志愿军爱民模范”称号,入选全国“100位新成立以来感动人物”,还被追评选为“最美奋斗者”。
曾纪泽(1839年 -1890年),字劼刚,湖南荷叶人,曾国藩次子(曾国藩长子曾纪第在其两岁的时候因得天花早殇)。生于清宣宗道光十九年,卒于德宗光绪十六年,年五十一岁。袭父一等毅勇侯爵。同治年间相继出使英、法、俄诸国,与俄人力争,毁崇厚已订之约,更立新议,交还伊犁及乌众岛山,帖克斯川诸要隘,有功于新疆甚大,官至户部左侍郎。曾纪泽学贯中西,有诗古文及奏疏若干卷,早岁所著,有《佩文韵来古编》、《说文重文本部考》、《群经说》等传于世。萧一山在所著《清史大纲》一书中评“曾纪泽是我国当时最了解国际形势的外交家”,对使俄换约“不矜不伐,操心虑患的态度,真不愧为曾文正公之子!”曾孤身一人前往俄国谈判,并取得成功。
文章来源:《水文》 网址: http://www.swqks.cn/zonghexinwen/2022/1209/1213.html